朱元璋问朕也需要拜佛吗
听说许多人对朱元璋不是很了解?下面历史随心看给大家带来了相关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1368年,朱元璋来到一个寺庙。进入大殿后,他指着佛像问:“朕也需要拜佛吗?” 气氛瞬间尴尬,在场的人无人敢回答。这时,方丈缓缓走来,说了1句话,朱元璋开怀大笑,满意地说:“赏!重赏!”
众所周知,朱元璋与寺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年幼时,甚至在寺庙里生活过。
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家穷,孩子多,日子过得很拮据。
屋漏偏逢连夜雨,他们家赶上了濠州旱灾,又赶上了蝗灾和瘟疫。几番摧残下,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相继去世,只剩下他和二哥。
朱家遭此大难,只剩两名幼子。朱元璋和二哥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得到了一块坟地,安葬了父母和哥哥,各自逃生去了。
灾难之下,多的是走投无路的人。做工、乞讨,朱元璋都干过了,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无奈之下,他来到皇觉寺,剃度为僧,成了小行童。行童在寺庙等级很低,就是寺院的杂役而已。
但是,那个年代,能进寺院也是不容易的。没有点佛缘,根本进不去。
当了行童后,朱元璋每天扫地,上香,击鼓,鸣钟,挑水,砍柴,烧饭,没有一样不干。唯一的好处就是每天有吃的,每晚有住处。
好景不长,当地持续闹饥荒,连寺院也口粮不足了。这时候,低等的行童就要被打发出去托钵化缘。
就这样,17岁的朱元璋开启了流浪生活。
他一边走,一边乞讨,从濠州到合肥,又到了河南,经过了陈州、汝州之地。这样的日子里,朱元璋虽然吃了很多苦,却学到了很多东西,了解了人间疾苦,增长了见闻。
他再也不是当年的小孩子,而是一个见过世面的青年了。而且,云游时期,他还知道了什么是农民起义,心中蠢蠢欲动。
但是寺庙的日子日渐好转,朱元璋也喜欢这份安逸。
巧的是,朱元璋25岁时收到了发小的来信。发小邀请他参加起义,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看了来信后,他心潮澎湃,决定投军。
加入队伍后,他的人生仿佛开挂一般。他勇敢,机灵,还能识字,懂道理。没多久,他就受到了郭子兴的重视。郭子兴甚至还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这样一来,朱元璋摇身一变,成了朱公子。
在作战中,朱元璋不仅所向披靡,还深得民心。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一步步灭掉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建立了大明。最终,朱元璋终结了蒙古人在中原的统治,带来了新的大一统时代。
当上皇帝后,朱元璋在早期表现的很好,对臣子,对百姓都不错。
然而,到了晚年,他像换了一个人一般,屠戮功臣。他用大规模的清洗和株连,前前后后杀了十万多人。
这样的皇帝,让人不得不害怕。
因此,当朱元璋来到寺院,问出那句:“朕也需要拜佛吗?”时,在场的人都吓坏了。他们生怕说错话,掉脑袋。
如果说不需要,朱元璋很可能会说他们是不敬佛。
如果说需要,朱元璋会觉得他们不敬君王。
这时候,方丈缓缓走出,用一句话化解了这一尴尬局面。他说:“见在佛不拜过去佛”!(“见”通假“现”)
短短八个字,令朱元璋开怀大笑!这个价解释堪称绝妙。既没有抬高皇帝,也没有抬高佛,而是说皇帝也是人间的当世佛。这么一来,很好地赞美了朱元璋,还给了他不跪的理由。
最终,朱元璋开心得赏赐了方丈。而随行的大臣们也长舒一口气,纷纷感慨自己这是捡回了一条命。
这件事被记录在明末史学家张岱所著的《夜航船》中,原文为:太祖幸寺,至佛像前烧香,问︰“当拜与不拜?”僧曰︰“不拜。”问其故。曰︰“见在佛不拜过去佛。”上微笑而颔之,遂以为定制,重赏。
《夜航船》作为明末的一部百科全书,共分20部,分别为天文、地理、考古、历史、文学、植物、物理、宝玩、方术等等。
20大类中,又分了125个小类,4000多个条目。
熟读《夜航船》,对古代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真心推荐还没读过的朋友,家中备一套。自己读,也给孩子讲讲。
这套书的书名,会让人觉得像小说。但其实,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古代有很多南方书生,常常在船上谈天说地。因此,《夜航船》的意思是内容包罗万象。
作者张岱曾说:“天下学问,惟夜航船最难对付。”也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