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时北元为什么不趁机攻打明朝
《山河月明》这部剧以燕王朱棣为着入点,讲述了其一生。朱棣是一个“马上天子”,一辈子都在打仗,少年时和北元打仗,中年和朱允炆打仗,晚年和蒙古各部打仗。北元自被朱元璋赶出中原之后,一直希望重新打回去,要说这靖难之役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当时北元为何不趁机南下呢?
不是不想是没实力
虽然明朝成立之后,明朝和北元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两方一直想将对方吃掉,可是却始终无法吃掉对方。在朱元璋在应天登基之后,便派遣大将军徐达在这之后发动北伐趁机吃掉元朝。此时的元朝在末代皇帝元顺帝的治理下已经是人怨,面对徐达的北伐大军是不堪一击,虽然有号称“天下奇男子”的王保保勉力支撑元朝,可是一个人的胜利终究不能挽回大局。
而徐达也攻占了明朝的首都大都,遗憾的是并未能抓住元顺帝,让他带领一干人等逃亡北方,这就是所谓北元。不过虽然大明成功收复了大都,可是当时的北元还有几十万军队,对于明朝还有一定的威胁。
为此在这之后,朱元璋先后八次出兵北伐攻打北元,这其中以蓝玉的捕鱼儿海之战最为精彩。蓝玉大军轻装简行直接突击到了北元的大本营附近,北元皇室根本没想到明军居然能够深入此地故而根本没有多少防备。
这一次的打击对于北元显然是巨大的,北元皇帝甚至根本来不及带着自己的家室一起逃走就被蓝玉包了饺子。而北元皇帝显然也没有元顺帝的运气,捕鱼儿海之战之后,脱古思帖木儿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压服蒙古各部,最终被部下所杀,而北元因此成为了瓦剌、鞑靼以及兀良哈三部。
靖难之役的时候,北元残部为何无法进攻
公元1398年,明朝爆发了靖难之役,由此开启了长达四年的战争,明朝陷入了内乱之中。按理来说,此时应该是北元最好的机会,为何此时的北元无法进攻呢?
北元残部之后,首先崛起的是鞑靼。但是问题是当时还有兀良哈和瓦剌在背后制约着鞑靼。当年脱古思帖木儿被撤途中,被也速迭儿杀死,之后也速迭儿死后又被部将鬼力赤所替代,于是鞑靼趁机崛起。
鞑靼的崛起按照我们中原人的说法就是得位不正,因此必然会遭到其他两个部落的袭击。鞑靼只要一南下,兀良哈和瓦剌就会趁机攻击鞑靼。
很多人奇怪,为何蒙古当时就无法统一呢?其实不奇怪,中国人讲究的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当时鞑靼最强大,而瓦剌和兀良哈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必然会担心被鞑靼吞并。所以鞑靼一旦有所军事行动,瓦剌和兀良哈必然会在背后搞小动作,因此整个蒙古一时之间呈四分五裂状态无法保持统一。
明朝朱棣和朱允炆在那打得火热,而草原三部也在那打的火热。蒙古各部落之间各自为政,互相掣肘,完全不能对大明王朝发动有利进攻。而且蒙古人在攻坚战方面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他们擅长骑射,以游击战、穿插包围等战术可以迅速的击败大明二十万军队,可是真的让他去攻城显然还是有很大的短板。
之后也先率领5万主力攻打大明就是较好的证明。
燕王朱棣镇守北平十几年,把蒙古部落可以说是收拾得服服贴贴,把北平打造的如同一座铜墙铁壁。李景隆几十万大军尚且无法攻破只有1万多人的北平城,更不用说缺乏攻城器械的鞑靼等部落了。等到朱棣靖难之役胜利了,鞑靼瓦剌兀良哈也失去了南下的机会,之后朱棣就将矛头对准了北方,在位期间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北伐。
一度让瓦剌、鞑靼兀良哈无法自理,之后又经过仁宣两代,大明朝也太平了几十年。若非明朝遇到了“战神”朱祁镇一下子葬送了大明二十万精锐,换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可能有“土木堡之战”。